close

昨日在蘋果日報上讀到這篇社論--<經濟人語>二流政府招不到一流企業(杜震華)。深有同感。

我本身在也找工作中,其中一個新加坡的學術研究工作讓我感受到新加坡政府的積極。他們收到我的履歷後,一週內由秘書打越洋電話到美國給我,跟我要求也確認phone interview (電話面談)的時間。電話面談之後,他們更要求我提供推薦信與相關的個人資料。那時適逢農曆新年,新加坡也放假。過年之後,新加坡的單位再收到推薦信與我的個人資料後,又要求第二次phone interview,明顯感受到這個政府想要積極的找人才(我?)態度。

台灣呢?有哪個台灣的單位可以、願意、想去「積極」的像全世界徵才?

國際化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。新加坡的單位全程跟我用英文對談,第一次的電話面談,我跟六個人獎了30多分鐘,從口音的判斷,至少兩個是白人或是以英文為母語,兩個人以中文為母語,另外兩人是的口音較為混雜,可能是歐洲語系的人。這樣的國際化程度也讓人們願意從歐美國家搬到新加坡工作。

雖然我沒到過新加坡,我也還沒答應這個工作,從這樣的面試過程中,我感受到台灣的劣勢,國際化的競爭上,新加坡很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見度。台灣呢?

真的希望每個留在台灣、回去台灣的人才不是以family issue (如:雙親年邁)這種理由而回去。家庭因素絕對不是一個正面的助力!

======== <經濟人語>二流政府招不到一流企業(杜震華)全==================

<經濟人語>二流政府招不到一流企業(杜震華)

20100315蘋果日報

 

日前歐洲商會和媒體餐敘,除了表達盼望加速簽署ECFA之外,也希望政府提供勞工政策、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等配套,才能吸引到跨國大企業來台投資。然而更令人矚目的是,台灣拜耳總理透露,拜耳最近選擇在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,後來才發現台灣提供的優惠其實不比新加坡差,但我國政府的宣傳比起新加坡相對被動,新加坡政府官員是年年主動來公司拜訪!

   

這 令筆者想起另外幾件新加坡爭取人才和企業的案例。一位英商德記洋行的前執行長在餐會中透露,新加坡為了爭取台灣這位傑出人才,曾經在長達十餘年的期間,年 年由貿易發展局的官員飛到台灣陪同這位專業經理人打高爾夫球,遊說其前往新加坡任職,並提供極為優越的待遇。最後了解這位國人因雙親年邁不願離開台灣之後 (這竟然是台灣的競爭優勢),仍殷殷垂詢如何改善新加坡來吸引人才前往之道;聞者莫不動容驚嘆。

 

原地踏步缺乏衝勁

筆者唐姓同事曾在香港任教十餘年,研究表現十分出色。他透露新加坡教育部長曾以親筆函邀請他到新加坡任教;不僅將主動提供他永久居留權,還提供他小孩從中學到大學的全額獎學金;而他也是因為雙親年邁而決定回到台灣,聽聞者亦無不感慨再三。

18年前筆者參與經濟部亞太營運中心可行性研究時,訪問不少新加坡政府部門和跨國企業。新加坡官員告知筆者,全球最大的硬碟機製造廠商希捷(Seagate)就是擔任總理的 李光耀 先生親自拜訪其美國總部,允諾全力配合其需求之後,才獲得這家最先進硬碟廠的投資,並成為全新加坡第二大的企業僱主!

看 看新加坡官員「求才若渴」、「求商若渴」的積極性,對照我國不少官員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」、「多做多錯、少做少錯、不做不錯」的態度,其反差真不可以道里 計數。問題出在哪裡,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:人才一樣優秀,但誘因不同表現當然不同。新加坡官員待遇高,部長月薪在新台幣百萬以上,官員們當然心無旁騖,對 公務戮力以赴。另外就是「圖利罪」扼殺了官員的積極性,迄今還是無解,也沒人想解決這個問題!

看 看近來在台灣電視上的新加坡旅遊廣告,不僅「賭場」開始營運,環球影城和其他吸引人的多項新設施,令人看了就想去體驗體驗。為何一樣是華人,新加坡年年有 新東西,我們卻幾乎是原地踏步,沒什麼事是規劃良好、無從挑剔、乾乾脆脆、擇善固執、一氣呵成的!台灣的政府官員素質一流,進了公部門卻只能組成二流政 府,並獲取三流的薪水,更經常被難堪的國際比較而被要求一流的績效。其實,如果要達成馬總統的競選承諾,只要讓官員發揮其應有的積極性就可以成功。但是, 香港、新加坡和諸多西方國家都做得到,行政院「研考」了數十年效能還是如此。優惠不少於別人,企業卻根本不知道,我們只能感嘆:「二流政府招不到一流企業 ﹗」

 

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、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博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fesee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